茶中有道。這反映了中國一個有趣的文化現(xiàn)象:“官大表準”!--這個故事講的是幾個人對時間,在弄不清時間標準的情況下,人們的習慣心理是誰的官階高,誰的手表便走時準確,便以此為準校正手表走時。皇帝是天子,舉足為法,吐詞為經(jīng),乾隆說玉泉是“天下第一泉”,誰還有膽量再說三道四!不服?忍看。目此不再為水的等次費唇舌了。
究竟什么水宜茶呢?一般人贊同陸羽的觀點:“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”這是以水源分類,還要加上天上落下的雨水、雪水,還有今之自來水,蒸餾水。何種為佳?得具體分析。由于工業(yè)污染,“揚子江心水”大概無資格充當“水狀元”了。古人對烹茶用水并不教條,仍相信自己的經(jīng)驗或直覺,就地取材。事實上天下人不可共飲一泉,何況茶人更重的是品茗之趣。由此而生發(fā)的“品水文學”旨在寫茶趣,寫情懷。
唐?白居易《山泉煎茶有懷》
瀉從千仞石,寄逐九江船。
迢遞康王谷,塵埃陸羽仙。
何當結(jié)茅屋,長在水簾前。
北宋?王禹稱《谷簾泉》
飛泉天上來,一落散不收。
披巖日璀璨,噴壑風飚liú。
采薪cuà絕品,詫茗澆窮愁。
敬謝古陸子,何來復來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