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山小種,帶著獨特的松煙味,走過漫長四百多年的歷史,從武夷山桐木關走向世界,從出口轉內銷,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,如今借著金駿眉的熱度又再度成為世人眼里耀眼的紅茶。
桐木關,歷來因黃崗頂、福建與江西交界處的關卡得名。這里是武夷山自然保護區,是“世界雙遺保護區”,也是馳名的生物物種寶庫,森林覆蓋率高達97%。
早在400年前,陰差陽錯的正山小種在福建桐木關誕生,從此紅茶成為中國茶歷史上的一段傳奇。
早在清朝,紅茶一誕生就賣得很好,迅速引來無數模仿者。為正門戶,桐木紅茶就正式起名“正山小種”,界定范圍約為今天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,外地所仿的就統稱“外山小種”。
然而歷史的浪潮起起落落,如今的正山小種多被世人分開解讀:正山為正統之意,“小種”是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。
雖然全國各地都在模仿正山小種,但是大家公認的、宣傳的還是“武夷山桐木正山小種”。
正山小種,來自正山小種的發源地武夷山桐木,保證了產地,也讓更多茶友辨別正山的味道。
小種,到底有煙好還是無煙好?
如今關于小種有煙無煙縱說紛紜,但是有煙的正山小種卻真不多見了。
自從1979年成立自然保護區以后,桐木的松樹就不能砍,想做有煙的正山小種就只能夠從保護區外買松木。
松枝越來越珍貴,而且許多人也并不喜歡煙熏的味道,因此無煙的小種紅茶成為大多數。
傳統的正山小種從青樓里走出來,煙熏味那是骨子里的。鮮葉從萎凋環節開始就接受馬尾松的熏制,直到最后的干燥環節,松煙的煙味滲入葉面、葉莖、葉的骨子里。
因此,傳統的正山小種成為少數,不僅顯得貴些,而且也更難找。